吴老师讲作文
六\七年级作文阅读班报名电话 13966087951
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
发布时间:2010-11-02
华夏文明,浩浩荡荡,历经千年,滋养了一种独有的文化境界。老舍先生曾说过:“中华文化即如一枚熟透的桃子。”我以为真正熟透的文化则必有一大气度,这充盈着智慧的中华文化恰兼备了“仰望星空”的想象,又饱含了“脚踏实地”的坚实。多少次,在灯下展读《论语》,其中我最为珍爱的句子便是“君子和而不同”。思虑中,仿佛看到催生中华文明的母亲河畔,泥沙俱下。当先贤们面对生存的艰难,当衣食成为他们最初追逐的目标,脚踏实地便成为他们唯一的选择。李泽厚先生曾提出“地理决定论”,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,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,便成为民族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。孔子代表的儒家文化,推一“和”字,正因只有脚踏实地地团结拼搏才能战胜自然环境的艰难。子曰“未知生,焉知死”“子不语怪力乱神”,因为生存是第一位的,故此,有了这脚踏实地的坚实做派。手捧《庄子》,又为另一种气象折服。“北冥有鱼,其名为鲲”,鲲鹏之志中,我们分明可见一种仰望天空的大气。列子御风而行,多少次,我目眺苍穹,想象着这样一位得道者,借风势,如大鹏展翅般“水击三千里,抟扶摇而直上”。人与自然就在这样的大胆想象中融洽着,从而有仰望天空的勇气。
遥想唐朝盛世,开元天宝。那时的长安城,城内来自世界各邦的异域之士随意出入,裹挟他们的文化而来,又裹挟华夏的文明而去,这样的交流促进了盛唐文化的大发展。因为脚踏实地,所以忧愤深广;因为仰望星空,所以雄浑壮阔。读杜甫“安得广厦千万间”,沉郁顿挫中感悟到一个脚踏实地的华夏子民,对生养自己的这片热土那深挚的爱。读李白“天姥连天向天横”“黄河入海流”,大气魄,大手笔,是仰望天空的“摘星人”方能道出,此言只可天上有。读王维,则既兼有了脚踏实地的现实关怀——“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”,也有那空灵闲逸的笔调——“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渔舟”“空山不见人,但闻人语响”,一种禅味顿然扑面而来,闲适安逸中投射出深不可测的气度。这可谓是能入能出者,既脚踏大地,又能仰望星空也。
一种文化,美到极致,便总可入现实与虚幻之间。这仿佛中国艺术,无论绘画抑或戏剧,都讲究个虚实结合,文化的大美,便正在这“脚踏实地与仰望星空”的双重关怀里散发着芬芳。
名师点评:这是一篇阅卷专家组评定的标杆范文。文章所以被定为标杆范文,由以下几点特色决定: 1.立意高远。文章以“文化”为点快速切入,综合运用高远立意、虚实立意、辩证立意,站在历史文化高度快速构思。开篇提出全文主旨:“我以为真正熟透的文化则必有大气度,这充盈着智慧的中华文化恰兼备了‘仰望星空’的想象,又饱含了‘脚踏实地’的坚实。”此主旨显得立意大气、高远、精准。2.材料丰富。文章回首中国文化诞生与演变的过程,历史典故信手拈来,诗词名句的运用恰如其分,《论语》的“君子和而不同”、《庄子》的“水击三千里,抟扶摇而直上”的大鹏、杜甫的“安得广厦千万间”、李白的“天姥连天向天横”、王维的“空山不见人,但闻人语响”等等,将中国文化的大美尽展无遗。这是一篇考场最典型的旧“文化作文”:典雅、极致、文采飞扬,而又思想深刻、思维犀利。得分点 大气华美 典雅丰富
六\七年级作文阅读班报名电话 13966087951
上好网站,看蚌埠人www.BBR.cn提供技术支持! 皖ICP备05020152号